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青云里小学郭海燕
1本单元(课)的基本数学概念。
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找规律、一组、一次、重复出现。
所谓”找规律”是指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
种特点和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
依次是一个现代词语,意思是按照次序。
2单元主要内容:
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是隶属于《标准(2011)》
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正式教学内容,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有要求。其中第一学段要求
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并以两个例子进行了说明,同时结合例子分析了对于
学生的具体要求。从例子及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学段的探索规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
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模式的特点。不
仅强调能够发现(识别)规律,也强调对于规律的表征、强调对规律的运用(由前一项得到
最后一项)。
为了体现《标准(2001)》的理念,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如:
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的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中的规律;
通过整理20以内加法表,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最简单的图
形的排列规律。在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形(二)”“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单元中,也
渗透了探索规律的内容,并设置了”找规律”单元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找规律”可以从许多角度(概念)进行,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
关系、方向及其他性质等。而发现规律的“核心”有助于儿童开始意识到规律。有些规律的
“核心”是重复的,(如例1中的“黄旗、红旗”,例2中的“2、3”“1、3”等),有些
规律的“核心”则是发展的。同时用图形和数字来表示一个“模式”则有助于学生认识规律
中关系的多样化,并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起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
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
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
f焕散,则需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这是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学情问题。另外,学生在学习过“认识图形(二)”“100以内数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