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选修课关于汽车论文
浅谈中国汽车文化与外国汽车文化
班级艺术设计1007班学号201078250707作者杨敏
摘要:1)中国汽车近百年来的发展更新。2)国外汽车引领时代潮流,带领中汽前进。3)中汽与外汽的同异,重在服务、品质、人性化。
关键词:中国汽车文化国外汽车文化品牌现状
前言:
经过该学期在选修上对汽车文化的学习以及了解,我总结了一些自己对中汽与外汽文化差异的看法。其中,我发现了中国汽车文化正在朝着世界汽车文化的大趋势发展,做到了与时俱进;然而外国汽车文化任然是国汽的标榜,在世界汽车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我对中汽与外汽文化的一点理解与观点。
1、中国汽车文化近百年来的变化。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太晚,汽车文化史比较少。汽车文化在很早以前对于我们来说是一
种外来文化,是引进文化、舶来文化。欧洲人也曾经送给大清帝国最早的汽车产品,但没有引起当时政府的开发的兴趣。到了计划经济时期,有了红旗、解放、东风、北京吉普,但是也只有产品没有文化,因为这些都不是国人的开发,不是国人智慧的结晶,也就不可能成为国人汽车文化的载体。改革开放后国外的汽车品牌纷纷与中国的企业合资合作生产汽车,争夺庞大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汽车这时才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生活。我国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制造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经过重新设计等知道1931年5月历时2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民为民生牌75型汽车。我国最早进口汽车是在1901年,是匈牙利人李恩时将两辆汽车带入上海。
近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年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过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
1
f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选修课关于汽车论文
逐步完善。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