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
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
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
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
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
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
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
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
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
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大铁椎传》)
B.奏刀然,莫不中.音
中:中等的(《庖丁解牛》)
C.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适:恰好(《方山子传》)
尚水出品
fD.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计,揣摩(《项羽之死》)
8下面句中加点词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A.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C.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方山子传》)
D.吾知公长.者.(《项羽之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暹坐公事下
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