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究【摘要】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现象。本文以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为理论基点,结合当前我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矛盾,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与对策。【关键词】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一、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提出从美国和西欧的历史发展经验来看,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推进城乡生产分工,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托达罗在对战后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就业进行分析后指出,在战后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的同时,城市中的失业和就业不足现象也在不断加剧。这一矛盾现象用已有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无法进行合理解释。因而他提出,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大量失业现象,新的迁移者很难马上找到他所期望的高收入职业。迁移者在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初期或者完全失业,或者在“传统的”或“非正规部门”找到一些临时性工作。所以,当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在做出迁移决策的时候,必须在获得高收入职业的可能性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失业或就业不足之间进行权衡。托达罗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这种关系可以表示如下:mf(d),f’0。其中,m表示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数目,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f’0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异的增函
f数。按照托达罗的观点,现代工业部门的预期收入则等于未来某年的预期实际收入与就业概率的乘积。这样,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可以表示如下:dwπr。在这里,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率,r表示农村平均实际收入,π表示就业概率。在这个前提下,如果wπr,农村劳动力就会向城市迁移。当wπr时,对农村劳动者来说,到城市去和留在农村预期收入没有差别,这就意味着城乡劳动力达到了均衡状态,从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迁移将停止。不过这只是对尚未迁移的劳动者而言的事前均衡,对于已经迁移到城市的劳动者而言,还有在正规部门就业与在非正规部门谋生的区别。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有可能抱着将来在正规部门找到工作的希望继续留在城市,也有可能失望地回到农村。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城市失业率将降低,上面的均衡将被打破,从而引起新的劳动力迁移,直至达到新的均衡。由于城市正规部门的工资wf远远高于农村收入水平r,所以,即使失业率u很高,即使在正规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