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作者:张玮httpwwwccwcomc
20050304093336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这些总量数据上,更反映在经济生活的层次性上。那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在小城市、县城及县以下,通常不仅很难有大中型企业,而且也很少有国有工业企业。全国县及县以下广大地区,生活着10亿以上人口。一个时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县的经济不景气、财政困难、农民负担沉重等问题日益严重,主要原因也在于这些地区既没有什么国有大中型企业,又没能发展起非国有的中小企业。显然,县及县以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长期以来对企业分类采用的是所有制标准,而不是国际上通行的依照企业规模进行分类的标准。这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一种体现政策扶持指向或利益分配的企业分类标准。实际上中国政府一直是在根据所有制的类型设计企业发展和改革政策。1995年以后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扶持政策中可以从看到,如果没有所有制的分类,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会遭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如减免税政策、国有企业封闭贷款政策、国有企业停息挂账政策等等。因此,迄今为止中国企业类别划分标准仍然体现着对非国有企业的歧视。1988年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六部委联合制订的现行企业划分标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生产能力、固定资产原值等对企业进行划分归类的,指标较散,水平也较低。以后可能考虑依照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额对企业进行划分。按国际惯例,往往还包括企业的从业人数。此外,在对企业划型时,除了确认有关标准,还应考虑行业的特点。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其规模在划型上差距也会很大,如纺织、轻工、化工企业,和钢铁企业就差得很多。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考虑以5000万元为限,资产总额和销售额都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企业;5000万元到5亿元的,为中型企业;5亿元到50亿元的,为大企业;50亿元以上的,属于特大型企业。显然,如果能够尽快实施这一统一分类标准,当大大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小企业的真实全面的情况,并为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关于中小企业立法的讨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