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战败,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
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国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直
接目的是什么?
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对外:抗击西方侵略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领导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三、洋务运动的内容
(一)19世纪60年代起发展军事工业以“自强”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者
当时地位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曾国藩
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李鸿章
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左宗棠
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材料: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官办的军事工业扩大财政来源,解决资金问题(二)19世纪70年代起发展民用工业以“求富”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李鸿章
中国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开平煤矿
1878年
李鸿章
1
f汉阳铁厂
1890年
张之洞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湖北织布局
1888年
张之洞
材料: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狭技居奇,唯利是
图。
技术人才紧缺
三)发展近代教育办学校、育人才
(1)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京师同文馆
1861年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
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
福州(马尾)船政学堂
(2)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四)筹划海防编练新式海陆军
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的清军收复新疆,1884年建立
新疆行省。
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初步建成,189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建立
台湾行省。
四、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材料一: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
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