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摩擦面上有擦伤或因明显犁皱形成的沟槽。(3)腐蚀磨损1)产生条件:摩擦副之间或摩擦副表面与环境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
专业资料
值得拥有
fWORD格式整理
学反应。2)磨损过程:以氧化磨损为例。当摩擦副作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在凸起部位单位压力很大,导致产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加速了氧向金属内部扩散,从而形成氧化膜。由于形成的氧化膜强度很低,在摩擦副继续作相对运动时,氧化膜被摩擦副一方的凸起所剥落,裸露出新表面,从而又发生氧化,随后又再被磨去。如此,氧化膜形成又除去,机件表面组件被磨损,这就是氧化磨损的过程。3)表面损伤形貌:在摩擦面上沿滑动方向呈均匀细小磨痕。(4)麻点疲劳磨损(接触疲劳)1)产生条件:两接触材料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使材料表面疲劳损伤,局部区域出现小片或小块状材料剥落。2)磨损过程:(P116页第3点)3)表面损伤形貌:接触面表面出现许多痘状、贝壳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凹坑(麻坑),有点凹坑较深,底部有疲劳裂纹扩展线的痕迹。
5请从金属接触疲劳的3种破坏机理、特征及产生的力学条件比较其与普通机械疲劳的异同。答:金属接触疲劳的3种破坏:麻点剥落(点蚀)、浅层剥落、深层剥落(表面压碎)。(1)麻点剥落(点蚀)1)机理:(P116页)
专业资料
值得拥有
fWORD格式整理
2)特征:0102mm深的痘状凹坑3)产生的力学条件:表面接触应力较小、摩擦力较大或表面质量较差时,易出现麻点剥落。(2)浅层剥落1)机理:P117页2)特征:0204mm的盆状凹坑3)产生的力学条件:最大循环切应力条件下产生(3)深层剥落1)机理:P117页2)特征:大于04mm的大块材料剥落3)产生的力学条件:切应力抗切强度比值最大时产生(4)普通机械疲劳1)机理:材料或零件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积累损伤,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发性断裂的过程称为疲劳。2)特征:裂纹、断裂3)产生的力学条件:在循环应力和应变作用产生
第七章1名词解释4试简述高温下金属蠕变变形与应力松弛的异同点。答:
专业资料
值得拥有
fWORD格式整理
高温蠕变是指金属在高温和应力同时作用下,应力保持不变,其非弹性变形量随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增加的现象。高温、应力和时间是蠕变发生的三要素。应力越大,温度越高,且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越长则蠕变越甚。
应力松弛是指在高温下工作的金属构件,在总变形量不变的条件下其弹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