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演讲】师:今天的课前3分钟演讲由××同学来讲。
生:演讲(照稿子念)师:不能照着念,能背就背,不能背可以看一看。(上课铃声响)这个同学伏在桌上照稿子读,读得极快,大家听不清。
师:完全不符合演讲的要求。第一,他完全是在读,没有达到要求。第二,他的仪容不好,一直伏在桌上。第三,上来演讲最起码的规范是: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他没有做到。第四,老师说过,第一轮,老师不规定题目,但是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公众话题。因此,今天这个演讲要重新做。
生:明天不可能。师:后天。明天该谁呢?(李老师在安排)。师:我们今天学习《再别康桥》。这首诗大家读过了,比较熟悉了。在没有学这首诗前,大家对徐志摩有没有了解?生:我看过一些文章,似乎是说鲁迅和徐志摩在文学上是对立的。师:你是在哪里看到的?生:我是听我们老师说的。师:你说的是对的,他们在文学观上是对立的,而且老师年轻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他也是从鲁迅那儿了解到的。还有哪个同学?生2:他是新月派诗人。师: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从哪儿知道的?
生2:从优化设计的。师:很好,有预习的习惯,就是不一般。还有没有?没有了?那老师补充。有一个电视看过没有?《人间四月天》
生(议论后)发言:讲他和三个女人的感情。师:哪三个女人?其他同学补充,生3:(还有其他同学补充)林徽音,陆小曼,张幼仪。师:徐志摩比较风流,只是因为他是文学家,就成了……中国有一个不好的传统,一个人成了名人,缺点也就成了优点。当然,也有人替他辩护,正因为感情丰富,所以写出好作品,我觉得还要应该分开来评价。
f师:徐志摩怎么死的?
生4:飞机失事。
师:对。徐对新诗贡献很大,我甚至认为,仅以此诗,就足以称优秀诗人。他还做过许多
大学的教授。当时很多人都是二十来岁做教授的,比如胡适等,很有才华,现在找不到多少这
样的人。当然他们不会玩电脑游戏,没有读过金庸。你们看了朱光潜的文章可能比较清楚。
一个人不一定写诗但要有诗情。就讲徐志摩这个人可以讲很多,我不想讲很多。我们不能因一
些事情否认他的贡献。时间过得越长,对人评价越客观。
同学们课前有没有读过?
生(齐):读过。
师:大家一起读,看有没有读错的。
生(齐):读诵
师:停停停!我觉得你们再这样读下去,愧对地下的徐志摩,我听了也很不舒服,这位为
汉语羸得声誉的诗人的诗怎么可以这样读。我觉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