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将由银行直接贷给企业,这一消息看似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生机,其实则不然,大部分的流动性流向了国有大企业,银行在危机背景下,寻求更稳定更安全的投资,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所累,生存情况告急,越来越得不到银行的信任。r
此外,近些年来由于中国的开放程度增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许多国外投资机构或私募基金向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投资。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大机构都加大了对风险的控制,对于做出投资决定更加谨慎,原本有望投资与国内中小企业的机构纷纷撤回,或是压低融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苦不堪言。r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r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中小企业具有重要地位,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我国金融自由化市场并未开放以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的信用构建缺失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竞争环境恶化,使得初步建立起来的信用担保、创业投资体系和中小企业板在近几年的运行效果与当初的设计初衷存在相当背离,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远未解决。由于本次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压力更不容忽视。r
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多元化的趋势主要包括,信用担保贷款,风险投资,金融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融资,合伙投资、互助基金、民间信用等各种非正规金融。但总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很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重过低,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由05年中央财经大学的关于地下金融的调研结果显示,全国中小企业约有13的融资来自非正常金融渠道。(陈星、赵尚梅,2007)然而,在我国,地下金融仍不属于合法行为,对其严厉管制,这大大减低了中小企业对民间资本的有效利用,人为的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r
首先,中小企业融资地区差异性明显。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中小企业也成为经济的骨干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产品升级和技术更新快,这些地区的银行都积极对中小企业融资。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及民间信用体系的建立,这些地区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及质量均与沿海有较大差异,当地银行由于资产质量和收益方面的考虑,制定对中小企业慎贷的策略,同时非正规金融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