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宽容》读后感
读后感其实也算是私密写作,它记录的是一个人最独特的阅读感受。俗语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总能从不同的读后感中学到和原文本不同的东西。下面,网为您带来“《宽容》读后感,欢送大家的阅读,更多内容尽在网。《宽容》读后感1“没有宽容,便没有成长,宽容了别人,也便宽容了自己。房龙
1925年,美国著名作家房龙出版了《宽容》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自东罗马帝国开始到法国大革命结束这长达千年有余的西方文明开展历程。
房龙在书中要说的道理很简单,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说明:“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管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疑心他们可以老实地相信自己正确,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疑心转化为巩固绝对的信念。
房龙最反对的是世俗权利和精神信仰结合后施加给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体上的暴政。在他看来,任何绝对的信念,都包涵着潜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权力的门径,它的暴虐本性就会显露出来。
房龙给出的解决是疑心,对任何的观念、理论、思维方式都要用疑心来冲淡它繁殖、复制、专制的本性,就连自己都要疑心。疑心一切,用疑心给一切以改善开展的余地。在房龙的眼中,大局部信念信仰的开端都是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但一旦稳定开展起来,就会落入功利主义的魔爪而万劫不复。
痛恨功利的房龙却用功利观来解释表达历史,勿宁说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那最初的纯洁高尚很可能在本质上是虚假的,是违反人类天性的。政治上的浪漫主义会演变成流血的暴政,带有浪漫情怀的君主往往都堕落为暴君,前者有法国大革命为证,后者在我们身边就可找到蛛丝马迹。
《大英百科全书》中如此解释宽容:“宽容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能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的见解,有耐心、公正与容忍。基督教之所以能从遥远的此岸传入欧洲大陆,并以星星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正式因为他们秉承耶稣“爱人如己、驱除狭隘,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教条,关爱穷人,众生平等。
17
f但是很可惜,基督教在失势之后建立了一整套专制制度,独揽政权,建立宗教法庭,迫害持不同意见者,以“异教徒之名将众多对人类文明作出奉献的人物送上断头台,所有与基督教相悖的文化,不管新与旧,都被排斥消灭,人们失去了选择信仰的时机,没有宽容,整个西方世界陷入泥沼。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就此衰落,欧洲中世纪沦落为“黑暗的世纪,长达千年,直至文艺复兴。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