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比如学生在做北京卷文言文断句题时,①②句得分极低,这主要是受“胡人”、“归人”的干扰,其实只要联系下文的“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就很容易了画线部分后面应断开,“其父曰”前面也应该点断,所以“人皆吊之”应该断在一起,再看①②句中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形式与之相同,而且都是写人们的看法,所以断句时就不会出错了。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