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内容资料
专题64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一、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基本应用1.动能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12mv22-12mv21。3动能定理的特点
2.从两个方面理解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
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即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3.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合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合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的动能不变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关系.4用好动能定理的“5个”突破突破①研究对象的选取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当题目中出现多个物体时可分别将单个物体取为研究对象,应用动能定理。突破②研究过程的选取应用动能定理时,选取不同的研究过程列出的方程是不相同的。因为动能定理是个过程式,选取合适的过程往往可以大大简化运算。突破③受力分析
配套K12内容资料
f配套K12内容资料运用动能定理时,必须分析清楚物体在过程中的全部受力情况,找出哪些力不做功,哪些力做功,做
多少功,从而确定出外力的总功,这是解题的关键。突破④位移的计算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有的力做功与路程无关,只与位移有关,有的力做功却与路程有关。突破⑤初、末状态的确定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所以确定初、末状态动能时,必须相对于同
一参考系而言。5.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
【典例1】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光滑地面上运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大小为v,再前进一段距离使物体的速度增大为2v,则A.第二过程的速度增量大于第一过程的速度增量B.第二过程的动能增量是第一过程动能增量的3倍C.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的功D.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功的2倍【答案】B
【典例2】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