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湿热类温病治法研究
【摘要】《温病条辨》以温热、湿热为两大纲。因湿性氤氲粘滞,故湿热类温病缠绵难愈,病情复杂多变。通过对《温病条辨》中湿温病所用方剂进行研究,探讨《温病条辨》湿热类温病上、中、下三焦证的治法。结论:湿热类温病治疗总以清热祛湿为法,但三焦用药有别,属上焦者,以宣肺达祛湿之功;属中焦者,以芳香化湿及利水渗湿为祛湿之法,用药多苦寒与辛温相配以除湿热;属下焦者,除祛湿外,尚以温补固涩为主。
【关键词】《温病条辨》治法三焦宣肺祛湿湿热中医
《温病条辨》是清吴瑭历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之心得著成。是书分为七卷,三焦篇论三焦由上及下,辨证方法与《伤寒论》形成一纵一横之妙。不仅如此,《温病条辨》中载有很多有效的方剂,一直指导着温病的临床实践。本文以湿温病为例,通过对其证治中应用的方剂进行分析,以探讨《温病条辨》湿热类温病治疗的特色。
1一般资料
11病种的选择《温病条辨》论及湿热类温病包括暑温、伏暑及湿温。依据证候表现,暑温当归属于温热类温病。但据《温病条辨》上焦篇被标为暑温之大纲的第22条自注所云:“……热极湿动,火生土也。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暑成矣。若纯热不兼湿者,仍归前条温热例,不得混入暑也……”。可知吴氏所列暑温乃指暑挟湿而言。然所论暑温之证候及治疗方剂又有暑温及暑湿之别。因本研究只涉及湿热类温病治法,故只将其中用治暑湿之方纳入研究范畴。
12方剂的选择为研究病证治法的需要,采用如下方法对方剂进行统计:如某方用于治疗不同病证,则该方须累计入统计范围;如在某种病证治疗中,一首方剂用于该病证不同病位的治疗,则该方须累计;而在某病证相同病位的治疗中重复记载的方剂,则该方仅记录一次。据统计,暑温、伏暑中及湿温中载治湿热方分别为18首及79首,方剂分布如表1。表1湿热类温病用方统计病名上焦篇中焦篇下焦篇共计暑温、伏暑
13方剂的用药种类97首湿热类方剂中含清热药的方剂56首,含利水药的方剂47首,含益气药的方剂45首,含解表药的方剂40首,含理气药的方剂35首,含化湿药及含化痰药的方剂各34首。可见,在《温病条辨》中,湿热类温病的治疗以祛湿清热为主,其次还配伍辛散药以调理气机。湿热类方剂用药种类统计见表2。2湿温病治法分析表2湿热类方剂用药种类统计病吴鞠通云:“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因湿温最具特色,故本文将其作为湿热类病证的代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