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时差最小的事实予以报道。比如,某地突降百年不遇的大雪,对当地会产生何种影响,雪后又发生了什么……还比如,“十八大”召开,产生了哪些内容……这一系列在某一时段产生的事物,都是受众在当时亟待了解的事情。
(二)新近消亡的事物
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新事物的产生可以反映时代的发展。而旧事物的消亡也可以从另一方面展示时代的风采。比如,“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面值80分的纪念邮票,名字叫做《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庆祝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还比如,“随着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在2004年的开锣,十年“甲A”也成为明日黄花。”对于这些事实,新闻工作者用心关注和思考,都能够策划一些好的报道来。
(三)新近发现的事物
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即使新近发生的事物也不少。因而,在认识论意义上,新闻是对发现了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是对发现了的新闻事实的塑造和再现3。
但是,大多数事物都未被我们所发现。我们要报道的只能是被我们发现了的,同时也是读者需要的和我们可以报道的事物。这类事物既可是最近发生的,也可是以前发生的,但必须是最近发现的。
如,《大河报》2012年6月5日的报道:“昨天上午省环保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刚刚到任的省环保厅厅长王照平亲自担任新闻发言人,发布2011年全省环境总体状况。”
还比如,1994年《人民日报》策划推出的《东南西北中》系列报道,其创意是“通过反映全国五大地域几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以及方方面面带来的变化……”这些事实虽然在报道时已经发生了,但通过媒体加以提炼后予以报道,其内容对于读者来说还是新鲜事,这样的报道还是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四)新近变动的事物
除了许多新近发现的事务外,也有不少事物虽已发生,但还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且具有报道价值。变动着的事物大致有两类情况:一类是突发式的,像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火灾、车祸、病疫等,如《河南商报》2012年6月6日的报道:“裸体男拎双刀重伤路边骑车女子”。因为此类都是突然发生的,作了及时报道,受众会感到新鲜,有可读性。另一类是渐进性的,它是上一类事件发生后的连续,也可以是一些非突发事件的连续。如洪水泛滥的报道,就不是一日可以报道完毕的,需要对其进行追踪式的连续报道。再如2012年4月15日,央视报道的“胶囊里的秘密”,从媒体披露到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根据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