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水平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个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升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水平。【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
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新课导入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东坡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公瑾相比,东坡自然会发出人生如梦的
感慨。而登上北固亭的稼轩,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首先我们熟悉一下学习目标。
三、知人论世
1、同学们熟悉辛弃疾吗,请同学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将,他从小目睹陷区景象,立下立功报国、恢复失地的大志。21岁时,他就组织义军,曾率50余众踏入金营,活抓叛徒。因为他坚持抗金救国主张,遭到朝中投降派的迫害,多次被贬,一生不得志,于68岁时逝于江西。辛是南宋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其词无论数量、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奔放激越、沉郁悲壮,与北宋苏东坡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有《稼轩长短句》。
2、了解背景(课件展示)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这首《永遇乐》。
四、初读正音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初读这首词,注
意断句,读准字音。
f1、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巡视指导(板书题目)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