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王懿荣(清)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等。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二、
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手工业:青铜业、冶炼业、纺织业、煮盐业、漆器制作、商业:出现了商品交换的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f三、春秋争霸出现的原因?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2、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四、诸侯争霸
1、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著名霸主:齐桓公(一箭之仇、管仲拜相、老马识途、一匡天下),晋文公(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城濮之战)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吴王阖闾
2、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任用管仲为相;治国措施:①改革内政②发展生产③训练军队
3、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①前提:王室衰微②实力: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晋迅速强大起来。③威望: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
4、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2)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二、战国七雄(看书p32图)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2、既是春秋诸侯国又是战国七雄的是:齐楚秦燕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
续时间长。
三、战国著名战役:
f时期战国
主要战役交战国家桂陵之战魏、赵、齐
典故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魏、齐秦、赵
减灶计纸上谈兵
影响赵国得救
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四、商鞅变法(一)、背景:①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秦国落后挨打,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二)、时间:公元前356年(三)、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四)、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五)、内容:1、政治上: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权力③改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