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应用问题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我国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形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即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形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者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能够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连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2、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的难点(1)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问题公允价值需要的市场环境是近乎完美的活跃市场,它要求交易双方信息对称,如此才能使交易价格与公平价格保持一致,不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目前我国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地区之间差异比较明显,整体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反映真实的市场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此环境下确认的公允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阻碍企业资产或损益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问题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增加成本。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那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为了预防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治理,也必须增加监管成本。于此同时,实务中专门多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十分生疏,要把握新会计准则的具体运用,还必须对会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导致培训成本的增加。(3)公允价值应用的可操作性问题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增大了企业的治理成本。从我国现状看,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运用尚难以适应。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会相对阻碍事实上务中的可操作性。
f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采纳公允价值计量,实际操作时只能大致的估量或采取近似值的操作,在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的情形下,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假如没有合适的替代方法,势必将会阻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专门难找到可供观看的交易价格,将以后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量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