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a
1
1q
a1a
q
1q
q1
(2)二、应用举例
s
a1
(q1)
1、现在我们可以用公式直接解决本章引言里的问题:
a11q2
64
112s6412
21
64
64
f2、课本
p
143
练习1、(1)a13q2
6s
?
解:
1qas1q312
6166
12189
随堂练习1课本
p
143
练习1、(3)a13q2
6s
学生1板演:学生2点评:三、课本例题讲解:(师生合作)例题1由学生3讲解师生共同评价学生3的讲解例题2由教师讲解
随堂练习2(小黑板)1、(学生4板演并讲解)等比数列2,1,A、4
1,,的前
项和为()2
1
2
1
B、1
1
2
C、2
1
2
1
D、4
1
2
1
2、(师生共同)(08福建高考,理3)设
a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
a1a
1
5
16,则数列a
前7项的和为?
解:
aaq
51
4
即
161q
11212
7
4
q2q2(舍去)
s7
7
21127
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1、理解等比数列前
项求和公式:
fs
(1)
1qa
1
1q
a1a
q
1q
q1
(2)
s
a1
q1)
2、懂得等比数列前项求和公式的简单应用五、作业1、习题351、(1)、(2)、(3)
2、(选做)(06全国文18)记等比数列求
a的前
项和为s,已知s
4
1s817,
a的通项公式
3、预习例题3、例题4六、板书设计课题:前
项和公式:(1)、(2)、例题1:例题2:学生板演复习草稿作业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做得比较好的有一下几点:1、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是本节可课的难点,而在公式的推导推导过程中运用纸条,就使得公式的推导变得直观。2、让学生板演和充当老师讲解课本的例题习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来。而在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之后,给予恰当的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这样既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3、讲练结合,体现学科的规律。在习题的选择方面,适当地与高考链接。需要改进的地方:1、对学生的分析和讲解题目方法指导不足
f51812
1这种解法2、随堂练习1,忽略了a
a1q
5s
112
3、没有强调解题格式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