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杨翠琴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04期
和谐课堂,既能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能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可见,要想追求轻负高效的课堂,和谐课堂的营造是关键。然而,在平时的农村语文课堂中,不和谐的现象随处可见:原本应该是全体学生参与的语文课堂,变成了只是少数优等生表演的舞台;原本应该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变成了只是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教师无视学情,没有因材施教。笔者经过近一年的《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实践研究,发现采用分层式小班化语文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一以人为本,学生分层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中提出了“生命体”的概念。教师的教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学,只有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我们的教学;只有了解学情,才能成功驾驭我们的课堂;只有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只有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快乐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知识、能力、兴趣方面,还表现在智力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给每个学生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可以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当然只能采取隐性分层,不予公布,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每组在组内分别命名为1号、2号、3号、4号。每组的2号或3号是A层学生,1号或4号是C层学生,当然这只是教师心里知道,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合作学习。我班有26名学生,我将他们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第二小组有6名学生(两个2号和两个4号),每组的3号为A层学生,是每组的小组长;每组的1号是C层学生。这样分层组合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