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案
洪家二中黄明月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今天我们品读陶
弘景的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二、解题
课文的题目怎么读呢?
读法:答谢中书书
答:回复
谢中书:谢徵作者的朋友,曾做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三、美文美读
1齐读课文:注意读音。如“颓”tuí“与”念yù。
2自由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重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齐读课文:读出感情,轻松愉悦,最后一句读出自得其乐。
四、解释下面红色的字词
1古来共谈.(
)2五色交.辉.(
)3四时俱.备(
)
第1页
f4晓雾将歇.(6实.是欲界之仙都(8自.康乐以来(
)5夕日欲颓.(
)
)7.沉鳞.竞.跃(
)(
)
)9、猿鸟乱.鸣(
)
10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
五、体会情感
(一)齐读最后两句,思考:
1什么是“欲界之仙都”?
前面加上“实是实实在在是”,可以看出作者见到美景时的什么感情?
2“能与yù其奇者”是什么意思?前面加上“未复有不再有”那究竟有没有能够欣赏这
种美丽景色的人呢?言语中洋溢着什么样的感情?
(二)走进作者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
脱。如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36岁后隐居句曲山(茅山)华阳洞,沉醉在自然山水之间,却
并不完全与世隔绝。梁武帝即位后,多次重金礼聘,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弘景画
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由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
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再让其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