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第31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1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①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开展。
②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③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④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⑤成就
a.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的文艺作品,如《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b.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有《上甘岭》、《龙须沟》、《东方红》、《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等。
⑥意义
a.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b.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
2“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①背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②表现
a.破除“四旧”,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b.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到批斗。
c.文化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成为当时文艺
状况的真实写照。
3文化事业的繁荣
①背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
b.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
工作的总方向。
c.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
②表现: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轻巧识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f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①表现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政府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度。c.积极改革学制,对各级学校进行调整。
d.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②作用: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
新型教育制度。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表现a.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
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指导方针。b.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c.办学体制上,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②作用a.到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