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化学的社会价值: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4利用化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人类研究化学的历史:一、古代化学:1火的发现和利用。(翠绿色孔雀石上烧炭火会生成红色的铜。写出其中的三个化学方
程式)2我国古代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战国开始冶铁炼钢。3制取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陶器铜器铁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二、近代化学: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概
念。(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指导下,利用元素规律性知识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化学的发展前景:1纳米技术
f2绿色化学(化学生产工艺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化学: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
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四个实验探究及其现象:
1水沸腾试管口有水雾生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液态水。物态变化2胆矾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形状改变)3研碎的胆矾比块状的胆矾在水里更快的溶解,先后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4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消失;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f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例如: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汽油的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可燃物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变质。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
物理变化,分子不变;化学变化,分子改变。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成金刚石、臭氧变成氧气是化学变化;轮胎爆炸、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物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