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配套资料K12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
【自主探究】
1。官渡之战
时间年,交战双方是
和
,结果及影响:
胜利,逐步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时间年,交战双方是
和
,结果及影响:
失败,逃回北方,为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合作探究】探究一:官渡之战1阅读材料材料一:东汉人口由“光武中兴”以后的5300万,锐减到东汉末年的760万。材料二:曹操在他的《蒿里行》一诗中描写当时凄凉景象时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1统一北方的决定性的战役是什么?为什么曹操在这次战役中能取胜?
探究二:赤壁之战2.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在这次战役中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三:三国鼎立的形成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曹操在《蒿里行》一诗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教育配套资料K12
f教育配套资料K12
2曹操是一位著名诗人,他在《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下列史实,你认为他的雄心壮志是()
A消灭袁绍势力B统一黄河流域C南下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
3“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的苏轼对下列哪次
战役发出的感叹?()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下列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B曹操对孙刘联军根本不屑一顾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气环境刮东南风是败因之一
5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就是()
A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
6.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
大的是()
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