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王晨茜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12期
摘要: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一国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扩大,但却很少培养出杰出的创新本科人才。而美国高校主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关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美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体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足,比对中国高等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构建提供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总结归纳其异同点,以便清晰地看到我国高校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不足,并可以从中借鉴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创新人才;中关高校;比较
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在21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近年来,一国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此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形成普遍有效的培养模式。而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
一、美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对创新性的要求素来很高,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以来,美国更是将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作为了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早在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就指出,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以及学术领域问题的批判思考能力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深远的意义是在于培养有能力的劳动者、会思考的公民,进而促进社会民主。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培养大量的能有效交流、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Ⅲ
(1)专业设置。美国并未设置国家层面的教育管理机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专业设置遵循“独立、自治”原则,没有强制规定。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莱文(Levi
eA)对这些课程进行了研究,并且将其名称确定了下来:自由选修型、分布必修型、名著课程型、核心课程型。而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是美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两个重要依据。虽然各个高校课程设置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尽相同,但几乎都会提供从人文到技术、从娱乐到家具包含生活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