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光具有极快的速度、极大的频宽、极高的信息容量,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光电信息技术是光学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光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的产物,是多学科综合技术,它研究以光波为信息的载体,通过对光波实施控制、调制、传感、转换、存储、处理和显示等技术方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其研究内容包括光的辐射、传输、探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领域。现代光电信息技术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有效延伸人眼的视觉功能,使其探测阈值达到光子探测的极限水平,而探测的光谱范围在长波方向达到了亚毫米波段,在短波限则延伸到紫外线、x射线、y射线乃至高能粒子;其二,以光为信息载体,结合计算机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光电系统的响应速度、带宽和信息容量。使超快速现象(核爆炸、火箭发射等)可以在纳秒(
s)、皮秒(ps)甚至飞秒(fs)量级得以记录,利用光网络的多台计算机传输和处理海量信息得以实现。正是光电信息技术的上述两个重要的特点推动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一、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
1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况
1873年发现了硒的光电导性(内光电效应)
1888年德国的HR赫兹观察到紫外线照在金属上时,能使金属发射带电粒子
1890年P勒纳通过对带电粒子电荷质量比的测定,证明它们是电子
1900年,M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的普遍公式
1929年,LR科勒制成银氧铯(AgOCs)光电阴极出现了光电管
1939年,苏联的VK兹沃雷金制成实用的光电倍增管
20世纪30年代末,硫化铅(PbS)红外探测器问世
40年代出现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温差型红外探测器和测辐射热计
50年代中期,可见光波段的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光敏电阻和短波红外硫化铅光电探测器投入使用
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间,红外探测器及红外探测系统得到迅速发展
2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发展简况
f光源和发光器件方面,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20世纪60年代激光器的发明近年来,激光已广泛用于通信、雷达、测距、定位、制导、遥感、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用以传递信息合各种测量与控制。
光纤技术的发展起源于1966年当年英籍华人高锟等提出实现低损耗光学纤维的可能性,1970年,美国研制出损耗为20dBkm的石英光纤和室温连续工作的激光二极管使光纤通信成为现实可能。这一年被公认为“光纤通信元年”。
光存储技术的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