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边琳丽刘泽惠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27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应把人才振兴置于首位。强化人才振兴,才能确保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目前乡村振兴仍然存在乡村人才外流、基层组织后备力量不足、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关键要打造脱贫致富领路人,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本土人才【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迫切需要有效发掘基层组织带头人、脱贫致富领路人。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农村地区各类人才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综合素质上,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这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因此,要破解人才发展面临的困境,可从制度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村人才流失严重,发展环境有待提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适龄劳动力涌入城市,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乡村空心化、老龄化、低素质化的现象日益凸显。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青壮年大多选择进城发展,而留在乡间耕作的多半是家中妻儿或老人。这一群体的特点在于学历普遍偏低、年龄过大或过小,仅限于做一些常规性农耕事宜,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能力较弱,发展为脱贫致富领路人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不足,社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农民这一职业的荣誉感不强等多重因素导致农村缺乏吸引高端人才回乡创业的氛围。
乡村基层组织结构弱化,后备人才匮乏。乡村青年后备人才比例较低,大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选择“走出去”,而响应国家政策深入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浅、基层工作经验少。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只是将农村经历作为一种过渡,时刻为“返城”做准备,最终留在基层组织的多为中老年干部。虽然中老年干部的治理经验较丰富,但吐故纳新的学习能力较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致使乡村发展停滞不前。此外,农村基层组织现有的带头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思想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的拼劲。因此,村干部的不作为容易导致基层组织涣散,进而使整个村庄缺乏活力,乡村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