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成败两重天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及其运作
在商业活动中,商业危机种类繁多,中外企业界的相关例子不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教训,在商业的大潮中也能适用。有的企业面对危机能够从容解决,有的陷入泥淖,企业危机关涉企业存亡,也关涉众多企业员工的生存。综观大多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有以下软肋:重危机管理,轻常规管理;重事后应急,轻事前预警和善后学习;重领导应对能力建设,轻员工危机教育;重部门管理,轻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中垂直管理,轻上下级合理分工。为了对企业危机管理有一个比较系统地认识,以便为企业解决危机提供一些参考,本文试图对企业危机管理相关内容作一番梳理。一、危机的界定危机的概念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危机最早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疾病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将决定实体的自我康复能力是否足以使人恢复健康。危机的克服意味着陷入危机(疾病的危险期)的主体(病患者)获得解放(恢复健康)。”对于社会危机,哈贝马斯指出:“当社会系统结构所容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低于该系统继续生存所必需要的限度时,就会产生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就是系统整合的持续失调。”但是,在界定危机情境时,何种情境或状况视为危机呢?并无法明确的界定,完全评个人的主观判断而定。兹就各家学者见解分述如下:(一)赫曼(Herma
1972)对组织的危机概念作有系统的模式建构,Herma
依据三项标准来判定危机发生的情境:1、威胁到组织或决策单位之高度优先价值或目标。2、在情况急遽转变之前可供反应的时间有限。3、对组织或决策单位而言,危机乃是意料而仓促爆发所造成的一种意外惊讶。(二)罗宾逊Robi
so
197232认为危机判断应就下列三项特质作考量:(1)对事件起源的确认明晰或模糊,内环境或外环境引动的可能改变。(2)可供反应的时间短、中或长。(3)危机事件相关人所需承担的风险,即该危机事件可能对相关人造成其价值实现或损失的程度该价值对当事人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三)烈乔Brecher19786认为危机情境的成立必需满足下列四种充分且必要的条件,且为高阶层决策者所察觉者。(1)系因内、外在环境变迁所致。(2)该情境威胁到组织或决策者之基本价值信念。(3)该情境引发武力敌对状态的可能性。(4)该情境直接威胁到组织或个人的明示目标,而反应处理的时间却是极其有限。(四)菲克Fi
k198615将危机界定为:是一段不稳定的时间与不稳定的状况,迫切要人作出决定性的变革。如果采行变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