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原则。(15分)2、以社会新闻为例分析比较不同媒体的同题报道的价值取向以及成因。(15分)3、新闻写作题A、为下则消息制作单一型标题和符合标题。(10分)B、根据一下消息写一则300400字的评论。(30分)暴力儿童背后混乱的成人逻辑让人脸红“827儿童网络暴力事件”,说的其实是前几天在百度贴吧里吵个没完的事情:央视《朝闻天下》批评摩尔庄园这款游戏令儿童在暑期沉迷其中之后,很多小朋友踢爆了栏目的百度贴吧。(《中国青年报》9月9日)《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将儿童们的网络暴力反击,追溯到成人对儿童的管束与规训的僵硬方式,自然不错。但如果回放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新闻,就可看到成人世界中的非理性和偏颇。那天的早间新闻画面上,这个叫珍珍的12岁小朋友平静地说,暑假期间每天除了看书、学英语、游泳,还必须登录摩尔庄园网站,除了结交新朋友,更重要的是打游戏挣摩尔豆(摩尔庄园虚拟货币)。然后镜头一摇,男主播表情严肃语气忧虑地表达对小朋友沉迷游戏的痛心,对游戏间接要家长付费的愤怒。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我深知此类新闻报道的操作方式。大人的世界中,孩子总是一个可以被导演、被利用来表达大人操弄意图的工具。大人们想说网络游戏不好,就拉出一个儿童,让孩子自己说他每天要花时间去挣游戏币,然后大人就可以言之凿凿地说,看,孩子们都沉迷了,都成瘾了。大人们是懒得仔细研判这个游戏的,更是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网络世界无动于衷。从这个角度说,朝闻天下贴吧里,小朋友很郁闷很生气地说,反对“成人主宰
6
f儿童”,确实让大人们脸红。也是在前几天,一家我平日浏览颇多的网站对“儿童网络暴力事件”做出了在线调查。我怀疑这个调查已经暗含了教育孩子们不要使用网络暴力的“好意”在内因为调查只给出的选择是:第一,游戏会让孩子上瘾,反对爆吧;第二,孩子们有自己娱乐的权利,赞成爆吧。结果这个两项选择不相上下。当然,我们可以断定,参与调查的都是成年网民,因为小孩子们是不怎么看新闻的。并且,这个所谓民意调查的选择题,也是逻辑凌乱,甚至是绑架推销,强加于人难道赞成孩子们娱乐权利的人,就一定赞成孩子们去踢爆朝闻天下的贴吧吗?这简直就等于把赞成孩子们的娱乐权和暴力踢吧直接捆绑起来,把网络游戏和非理性捆绑起来。我再次为大人的混乱逻辑脸红。大人们以自己年龄中的人生经验为挟持优势,总爱把自己的判断强加于孩子们身上。大人们这个时候的感情攻略都是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