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情感体验
作者:张建龙来源:《新课程教师》2011年第02期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新课程阅读教学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精神的培育,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中的情感体验来充实个体精神,享受审美乐趣,提升人生境界。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引导、把握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关注;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新课程标准中,“情感体验”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把握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立足文本,以读促悟
读是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体验的最佳手段是读。在充满人文情景的朗读中,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积淀,都化作无声的语言融入琅琅的读书声中。因此体验式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加强朗读训练,从读中“生情”,从读中“悟情”,以此强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情感体验,产生真切实在的心理感受。教师要依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或诵读一些富有激情并蕴涵哲理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获得情感体验,感悟文本哲理。如在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表现作者感情的语句,把作者失母后无法倾诉、难以排遣的悲痛,与站在而立之年的人生坐标上深沉的思母情愫诠释出来,让学生感悟这淡雅朴素的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强大的感情力量,体会力透纸背的情感冲击,从而顺势带出作者对生活、人生与生命的思考。
二、联系生活,优化体验
情感共鸣的产生除了来自于文学作品的激发以外,也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体验。缺乏生活体验,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的人是很难在文学鉴赏活动中产生共鸣的。体验式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身的生命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再现和创造性地呈现出文本所描述的意境,使自己如同身临其境,将自己融入情景角色之中,同作品中的人物、事物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受到文本情境的感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