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民主议政日、机关干部下访日、基层调解日“四日合一”工作体系。稳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发放小麦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资金163亿元。设立1400万元现代农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帮助农户贷款21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2亿多元。新培训农村劳动力36万人,向二三产业转移275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呈现新亮点。建成启用市实验高中,新建改建12处中小学校,创建45处青岛市标准化学校,完成98处农村学校水源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热饭和学生班车试点,加大校园安全保障力度,继续实施支教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工建设城区东部医疗卫生中心、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在镇卫生院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减轻群众负担3500多万元。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全市农村居民和城镇无养老保险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参保居民537万人,累计向166万群众发放养老金135亿元,在全省率先达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了农民由“种地不交税”到“养老不犯愁”的又一个历史性变革。首期经济适用房交付使用,438万平方米农民经济适用房基本建成主体,8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8000平方米公共租赁房加紧建设,594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工。深入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功举办“和谐即墨”欢乐广场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建成市图书馆,启用市方志馆,改造数字有线电视163万户。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实名登记电子“一证制”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通过省级生态市技术核查和节水型城市验收。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力度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更加规范。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不断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成效。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基本结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开展。建成气象灾害预警平台。统计、审计、监察职能不断强化。外事、档案、防震减灾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再上新水平。民族、宗教、水文、老龄、慈善和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10件实事顺利完成。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新成就,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这五年,是即墨经济跨越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对外形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