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意识不断增强,表现出关注社会发展的参与精神与强烈的民主意识;受市场经济、并轨招生、自主择业等的影响,大学生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渴望独立,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速了人才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的步伐,社会人才的竞争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竞争的心态;面对社会竞争、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的压力,学生思想感情活动日趋活跃,学生校园人际交往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学生思想情感的取向多元化在逐步加深。工具理性至上而忽视价值理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怀,必然会导致人的精神世界的危机,进而表现在人的具体行动当中。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一部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了偏差。突出表现为: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漠;集体观念淡化,个人功利倾向明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加大;心理问题突出,抗挫折能力较差;等等。当代大学生的所有这些群体特征以及思想、行为的变化,都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人文关怀,是对大学生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他们的潜能、智慧的充分信任,对他们的自由、民主和完善人格的充分追求,对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在需求的充分尊重。心理疏导,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它与教导和指导有截然不同之处,教导和指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教导往往当面说教,晓之以理,而缺乏亲和力;指导常常尽量,拉大了与教育对象的距离,往往不能真正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心理疏导,则是建立在对教育对象尊重的基础上,而且贴近教育对象的内心需求,因而从教育效果看则更加行之有效。实践也证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的心理疏导常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并以此为切入点,重点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