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
木耳小学水梅霞
教材概述《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的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现在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两首古诗可以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教学,也可以把两首古诗进行比较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2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苏轼在赞美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同时,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
f体会陆游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教学策略提示诱导法教学资源PPT课件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语文课本两课时拓展材料自主学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点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PPT课件)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