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息是形于外的,有没有什么是蕴于内的呢?”我想是有的,那便是蕴于心中的“厚德载物”的修养。
古人云:“郁情于中,必发于外。”正因如此,人们非常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期达到“内圣”的境界。这也是所谓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司马迁正是因为仰慕学习先贤古圣们的美好德行,才能于缧绁之中撑起民族的脊梁,成为一代“倜傥非常之人”;林肯的真诚与德义使得惠特曼无限敬佩地写下“号角为你长鸣”,甚至在他遇刺之后,作为败北一方的南方人都为他流泪,而谴责布恩的谋杀简直是“弑父”行为。倘若没有“厚德载物”的修养,他们怎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荣誉呢?
麦克阿瑟是二战时期盟军的最高统帅。论勇毅,他或许比不上天才将军巴顿;论奇谋,他或许比不上“沙漠之狐”隆美尔;论识人,他或许比不上独具慧眼的马歇尔,但他却能在盟军处于劣势,盟国互有猜疑的情况下,首先表示诚意,以美军为先锋,使盟国间建立彼此的信任。他以德服人,巧妙平衡盟国间的关系,使麾下三员骁将竭心尽力协同作战,甚至连桀骜到不可一世的巴顿也唯其马首是瞻,这岂不正应了那句“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古语?相反的,一些无德之人,纵然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也不会得到世人的尊崇。钱谦益在明末文坛上也算是个领军人物,然而他贪生怕死,甚至没有“女流之辈”柳如是那般的豪情与傲骨,徒为后世耻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尚书》中的“九德”到魏征奏章中所书“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从诸葛亮的那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光绪帝师翁同和的那句“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从刘备遗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到曾国藩家书“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身之道,以图无忝所生”,“厚德载物”始终是人们追求的至高修养。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正因有德,才有自强之气;而正因有那不息的自强之气,才愈能修性自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不仅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不仅是一则耐人寻味的隽语警句,它更是一种风华卓绝的精神气质,更是一种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确实具有普世价值,值得我们铭记心头。
篇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读后感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读后感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读后感(一)
这个星期,我读完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本书,它使我受益匪浅。
f【最新推荐】“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不仅是并列关系同时也是一种递进关系word范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