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部分。路床分上、下两层: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3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30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2面层:面层:直接与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与基层和垫层相比,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垂直压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还受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温稳定性,耐磨,不透水,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读和粗糙度。3路基干湿类型:路基干湿类型:路基干湿类型路基的干湿类型是指路基在最不利季节所处的干湿状态。路基的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4路基工作区:路基工作区:路基工作区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当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路面重量引起的自重应力之比很小,仅为11015时,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可以忽略不计,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5最佳含水量:最佳含水量:最佳含水量使土体产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佳含水量。6标准轴载:标准轴载:标准轴载路面设计以汽车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用BZZ100表示,需要将混合交通的各种轴载和通行次数按照等效损坏的原则换算为标准轴载的通行次数。7第二破裂面:第二破裂面:往往会遇到墙背俯斜很缓,即墙背倾角α很大的情况,如折线形挡土墙的上墙墙背,衡重式挡土墙上墙的假象墙背。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这一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而远离墙的破裂面称为第一破裂面。8基层:基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压力,并把由面层传递下来的应力扩散到垫层和土基,是路面
3
f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平整度。9分离式加铺层:分离式加铺层:分离式加铺层在旧混凝土面层与加铺层之间设置由沥青混凝土、沥青砂或油毡等材料的隔离层,这样的加铺层称为分离式加铺层。10设计弯沉:设计弯沉:设计弯沉路面设计弯沉是根据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相当于路面竣工后第一年的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作用下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二、简答题1答题要点:1答题要点:路基横断面形式分为路堤、路堑和半挖半填路基三种类型。路堤是指路基答题要点设计标高高于原地面标高需要借土填筑而形成的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