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课程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探索”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1.德育研究和校本德育课程建设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和中小学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将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明确提出“理想、信念和责任感、自立精神、坚强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1①。也正因为如此,德育研究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永不落幕的热门话题,在新世纪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但考察已有的国内外德育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大多数是重视理论层面的探究和德育策略、德育方法的研究,多落脚于德育的宏观指导与方法论证;而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研讨关注点则放在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上,着眼于班主任能力建设和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其焦点过于狭窄,不能对学校的整体德育工作提供指导。因此,目前的德育研究在点和面上优势明显,但作为学校这条“线”的研究不足,能对学校教育提供有效指导或借鉴的成果屈指可数。2.协和中学构建思想道德教育特色、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重要途径。2001年协和中学从五年大专制的师范学校转办普通高中,面临着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提升问题。经过几年的建设,我们已经在教育教学方面呈现出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我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级长工作手册》和《学生手册》,各项班机管理制度、学生德育常规管理制度、班主任队伍培养机制、学校德育课题研究机制等已经建立并取得了很好地成效,也获得了兄弟学校和有关专家的好评。但如何进一步将这些特色提升,使之更好的诠释“协力和衷,作育英才”的办学理念,更好地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协和人才服务,更好地引导广大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积极有效地立足实际、立足学科开展
f思想道德教育,还需要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研究。“新课程德育校本课程建设探索”正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实践、检验学校德育整体工作的一个方向和突破口。
(二)研究意义1.德育校本课程建设,首先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重要指导思想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