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
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关系的总和。二、民法的性质:1民法是私法2民法是任意法3民法是人法4民法是民
事财产法。三、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司法、进行民
事活动的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指导意义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的始终。具体说来,民法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1民事主体资格平等。2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地位平等。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2二自愿原则2三公平原则2四等价有偿原则。2五诚实信用原则。2六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2四民法的渊源2五我国民法的历史和现状2六现代民法的发展2一概述2二民法形式的发展
f2三民法内容的发展21传统民法的基本内容有所动摇。22家庭婚姻关系的法律调整得到改善。23人格权的范围呈日益扩展之势。24知识产权愈来愈来受到保护。25产品责任已发展为独立的侵权责任。26强制性民法规范日渐增多。27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由过错责任向无过错责任转变。28私法与公法的界限已经开始淡化。
page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2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2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要素:公民、法人、国家。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要素: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二、民事权利的概念分类、行使、保护及其和民事义务的关系21、民事权利的概念
f2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它具体包括:
21权利主体依法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者实施一定行为的可能性。22权利主体可以请求义务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其享有或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23在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权请求有关机关予以保护。22民事权利的分类2民事权利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1财产权与人身权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3绝对权与相对权4主权利和从权利主要应掌握第2种,即以民事权利的作用为标准所做的区分:2支配权是对于作为权利客体的事物直接支配、享受其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2请求权是特定人请求权人对于特定他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