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寄情于景,拟人修辞,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次(停留)北固山下
中心: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
1
f深深地思乡之情,但还是处处充满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内容:旅人前行的路伸展到青青的北固山外,船行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客路”指旅途,“青山”指北固山。诗人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处境的描写,情感: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暗含旅途劳顿之感。赏析:本句对偶,点题。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暗含旅途劳顿之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内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悬,更显得开阔。赏析:平、阔、正、悬,四个字用的好。“潮平”写出潮水涨满的景象。因为“潮平”才能有水面宽阔。“正”字说明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所以才有“悬”,即端直高挂的样子。这两句写出春风和顺、船行平稳,两岸开阔的特点。
(详细解读,根据个人能力安排记忆)“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包括“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的是个小景物,却能衬托开阔的江面,是小景衬大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内容: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在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赏析角度一,哲理和对偶):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道理,表现了时光匆匆,让游子顿生思乡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赏析角度二,拟人和对偶):“生”与“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自然景物中蕴含理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内容: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情感:表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赏析:设问修辞和用典。诗人自问自答,,用“鸿雁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这两句紧承前三联,呼应首联,使全篇笼罩一层淡淡的思想愁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