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班级也就没有生气,并且良好的学生群体的培养,也必须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中学生喜欢参加各种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集体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趣味运动会、班会、小组游戏或各项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集体的义务感、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为集体服务的能力。通过集体活动增强着集体凝聚力,调动每个集体成员积极性,形成着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培养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4充分发挥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班集体对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阶段的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管理好班集体,对于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一样,班集体里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派”,非正式群体在班级里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也影响着学生个体的成长,对班级的管理也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对于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鼓励、宣传其积极正面的行为表现;对其不良的行为表现要促使他们从负面走向正面。特别是对不良行为的小群体一方面不能姑息他们的错误,但也不能一味地采用“下猛药”的方式,而是应该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要有严父的批评,又要有慈母的关怀,双管齐下,使小群体慢慢地向积极方面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班集体的不断进步。总之,坚信学生是可塑的,形成自觉地处理问题的意识,并不断地积累方法和经验,非正式群体一定会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成为班级的建设者。
实践证明,具有良好塑造性的青少年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起长辈的说教影响更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成长特点,在教育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营造竞争、协作、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愿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