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因此该项目是完全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要求。212项目发起缘由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建筑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建筑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建筑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建筑垃圾基本不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置。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陆续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条文。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管理不仅内容浮浅,以规范倾倒地点、运输车辆和行车路线等为主,对建筑废物进行减量化和再利用等循环经济关键性的内容基本未涉及。管理系统本身也还存在种种问题,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北京市在旧城
6
f建筑垃圾处置及再生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进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越堆越多。据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多达4000万吨。如果按5米的高度堆放,1万吨建筑垃圾会占地2亩,那么4000万吨建筑垃圾每年要占地8000亩。
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不能适当加以利用,不仅不符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而且会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的建筑垃圾问题,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一个急迫并且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城市建设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大约在16002000万立方米,填埋占地近千亩。同时,传统的填埋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污染城市环境,对地表水、深层水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开展建筑垃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