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王伟华新的课程理念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数学,他们感受到有兴趣的数学和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数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也不再是会解多少规范的数学题目,而是能否从现实背景中发现数学,能否应用数学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理念倡导数学课堂要活起来,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1创设与生活联系的问题情境,激活提升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般的解题知识和技能,还应让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真正变得聪明、能干,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都非常重视情境创设,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在新课的开始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师:同学们愿意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吗?师:王老师住的教师公寓四户人家合用一个总电表,十月份共付出电费200元,这200元电费应如何分摊?(在这之前学生一直接触的是平均分配)同桌交流后反馈。学生A:可以把200元平均分给四户人家200÷450(元)学生B:我也认为每户人家50元。师:每户人家都分摊50元,这样的分法我们称之为“平均分”,这样分可以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学生都表示没有意见师:我可有意见。因为王老师在国庆节7天长假期间全家到北京旅游了。现在知道我为什么有意见了吗?生C:这样分不太合理,因为王老师您十月份有7天没用电,相对来说这个月您家用的电比较少,付出的电费也应该相应要少一些。生D:不应该平均分,应该根据每户人家用电的度数来决定200元电费的分配。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这四户人家各用了多少度电,也就是根据各用户用电度数的比来分配。接着我出示四户各家用电的千瓦时。学生面对这张数据,陷入了深思,如何分配了,于是我适时点题,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一种新的分配方法,想不想学?抓住身边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分配电费的争议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就怎么分配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在多种分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按比例分配最合理,从而展示了新知识的产生过程。最后面对各用户的用电度数的表格,学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