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完整地存在)
日割月削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月:名词作状语,一月一月地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礼相待
)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坚持正义
5、文言句式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判断句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其势弱于秦
状语后置句
二、品读探讨,理清思路
1、边读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填写下表。摘引课文内容,要压缩成短语形式
中心论点
分论点
论据
结论
(1)
(1)
(1)
(2)
(2)
(2)
(1)
(2)
(3)
2、学生分组活动,将个人所列的“结构提纲”在组内交流互补,修正之后,评出最佳提纲。3、师生交流本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
(1)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2)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3)阅读第三、四段,思考:作者是在两段中分别从哪个方面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分几层意思?
f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板书:
赂秦力亏大欲大患对比论证
破灭之道固不在战比喻论证
奉之弥繁引用论证
假设论证
侵之愈急
六国破灭(承)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借古
(转)
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讽今
(合)
弊在赂秦
(起)
齐附于秦举例论证
燕行刺客假设论证
不赂者
赵诛良将
以赂者丧
三、涵咏体悟,写作意图
多维朗读课文,思考:苏洵分析论述六国灭亡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背景思考。(背景资料:苏洵10091066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当时辽崛起于北,西夏崛起于西北,时时进行侵略,给北宋朝廷造成极大的威胁。北宋朝廷为求苟安,对他们实行妥协退让,每年都要向他们交纳几十万银两和大量的绢。例如: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辽和西夏的侵略活动仍未停止。苏洵此文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写的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借古讽今,借六国赂秦来批评北宋王朝赂契丹、西夏的苟安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