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及分析:
《弧长和扇形面积之圆锥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二、图形与几何(一)图
形的性质,5、圆(7)。
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会”,学习水平为“会”,学习内容是圆锥的侧面积和表
面积。
教材分析:
《圆锥的表面积和全面积》是《弧长和扇形面积》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学生理解了圆的有关知识的基
础上,学习了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之后进行的,它是初中几何的基本知识之一,圆锥的表面展开图不仅用
于表面积的计算,而且在画图、钣金制作各种圆锥形工件时,常常用到展开图的知识。在教学中,创设了
学生比较熟悉的陀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辨析的能力,抓住具体事物反映的本质,
和舍弃非本质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优势:初中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并且学
生已经掌握了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对圆锥有了形体的了解,对学习本节课有一定的帮助。所
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不会太困难。
劣势:初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对于圆锥的底面周长是扇形的弧长、圆锥的母线长是扇形的半
径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教学建议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因此,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
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操作、猜想的过程,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分析圆锥侧面展开图前后的各部分对应要素,用以理解圆锥中相关量(母线、底
面周长)与展开后扇形的半径、弧长等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能够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2.探索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弧长公式:
πr
Sl2、扇形的面积公式:
180扇形
R2
360
1lR2
f【设计意图:复习这两个公式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儿童玩具厂准备生产一种陀螺,由圆锥和圆柱两部分组成,它的底面半径为4cm
圆柱的高为5cm,圆锥的高为3cm。生产这种陀螺10000个,你能帮玩具厂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表面包装材料吗?(不计接缝用料和涂料,π取314)
【设计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