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自己具备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才能走进人民大众,教育才能改造生活、改造社会,实现富民强国。同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这种大教育观更适合个体教育。个体受教育的灵活性正跟生活与社会的广博性相适应。总的说来,杜威教育生活思想是对整体的教育体系的改革,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对个体教育观念的改变。
第四,两种教育思想适应的领域不同。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学校组织来看,对目前的学校教育改革而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更具实践操作性。它在学校教育一统江山的时代更有利于课程的有机设置,更便于教师的组织与驾驭,更容易推广。而生活教育事实上囊括了学校教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人的生活的广博性致使生活教育无以掌控,很难通过教育组织大规模的实施。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或信息化更高的未来社会,学校教育会受到来自海量信息和网络的巨大冲击。传统的教育体系正在或面临重大变革,很多高校的网络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剧增,“远程教学”技术走进传统大学的校门,使学校里以往的热门课程,都可以通过网络授课,让很多人可以坐在家里面对着电脑自主学习,一个人的教育、学业发展以及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接触。知识的传播无处不在,教育方式必将也正在走向多样化、多元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正适合这样的大环境。当杜威的教育生活思想坚守在学校教育的阵地上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却可以引领我们应对信息化时代教育方式的多元复杂。
三、陶行知与杜威生活教育思想
对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陶行知与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在整体观念上是相通的,二者都对我国当前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转型时期社会的需要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一)学校德育应强化生活与教育统一的理念
陶行知和杜威均强调了生活与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道德原理与其他力量一样在相同的意义上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内在于社区生活和个体的足以对付工作的结构之中……根据这种信心行事的老师将发现一切学科、每一种教学方法、学校生活中的所有事件都要孕育着道德可能性。”8陶行知也始终认为,德育本应源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应是构建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陶行知先生所指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指处在主体间际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过程。道德“不是生活中一个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