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位尊权重的传统,加强皇权。(3)措施
①频繁更换丞相,对有错者严惩。②起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③让高级将领参议机要。(4)结果:形成“中朝”和“外朝”。“中朝”在宫廷之内对要事先做出了决策。3.东汉:尚书台地位提高4.唐代:分散相权(1)唐代中央设三省六部。三省长官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2)政事堂议事制。5.宋代:分割相权
设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第二学习小组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怎样封建帝王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
引导二一方面宰相是帝王的助手,另一方面,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秦朝
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都设专门的监察官员。2.汉代的监察体制(1)汉武帝设刺使监察地方政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西汉中央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属下机关。3.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
御史台、都察院4.古代监察制度的局限(1)制度本质决定其效能的有限;(2)机构官员贪赃枉法(机构腐败);(3)王朝后期腐败使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常受破坏)第三学习小组秦汉以来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机构设置状况如何?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怎样引导三(1)逐步走向健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2)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其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机构官员贪赃枉法、王朝
f后期监察系统常受破坏。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进三阶段
(1)“世官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3)“科举制”
是考试选官制度。是隋唐以后主要的选官制度。
2.察举制的演变和局限性
(1)演变
①汉武帝即位第一年,诏令举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②六年后,
再诏策试贤良,及郡国所举人数。③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
官吏。“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局限性
①从考选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看,都体现封.闭.的特征。
②其形式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3.科举制的实质和优缺点
(1)实质
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2)缺点
科举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乎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
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