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内容简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想象出来的故事或者拟人的手法说明一个道理,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寓”有“寄托”的意思,“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叶公好龙》、《郑人买履》、《智子疑邻》、《自相矛盾》、《东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庄子〃寓言》知识链接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人叫张三,很喜欢自作聪明。有一天,他得到了三百两银子,心里乐开了花。但他很担心钱会被人偷走,那么多钱又不能总带在身边,究竟放在哪里才安全呢?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好方法。晚上,张三趁着天黑,在自己家房子后面的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地把银子埋在里面。回家以后,张三还是不放心,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他就写了一张“此地无银
1网络课程QQ关爱群:207031067身体健康
f三百两”的纸条,贴在了屋后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钱就肯定安全了,于是安心地回屋睡觉去了。张三隔壁的邻居叫王二。他白天看见张三一会儿欣喜若狂,一会儿忧心忡忡,晚上又听见隔壁有挖墙的声音,十分好奇。张三回去睡觉之后,王二偷偷摸摸地去了屋后。借着月光,他看见墙角上贴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字条,就全明白了。于是,王二轻手轻脚地把银子挖了出来,高高兴兴带回了家。可是张三发现银子丢了以后怀疑自己可怎么办?于是,灵光一闪,王二也自作聪明地拿起笔写了张“隔壁王二不曾偷”的纸条贴到了坑边的墙上。故事中的张三害怕银子被偷,在藏银子的地方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结果正是这张纸条告诉隔壁的王二:“这里埋了三百两银子啊!”。而王二呢,偷了银子又害怕被别人发现,居然也像张三一样自作聪明,在偷银子的地方写上:“隔壁王二不曾偷”。这不是更明显地告诉别人,银子正是他王二偷的嘛!看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学到了什么道理呢?
作品欣赏
(一)
“邯郸学步”的故事出自《庄子〃秋水》。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别人的长处固然要学习,但也不应该盲目地模仿,否则很有可能别人的长处没学到,自己本身的优点也丢掉了。
2网络课程QQ关爱群:207031067身体健康
f邯郸学步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一个少年。他的家庭虽然不是很富有,但也算衣食无忧;他的长相虽然不是很俊美,但也算中等。可这位少年却一直都不快乐。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就什么都想学别人。结果却学得多,丢得更多。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