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2、3、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2、3、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
教学重点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教学难点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能力培养归纳、推理目标能力培养评价策略小组评价及方法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信息窗1教学内容2、5倍数的特征
f重点难点课前准备导学目标
判断2、5的倍数特征信息窗情境图1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选择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件(如六.一节目汇演、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现场等)引出信息窗情境图。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观察情境图,根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导学目标
f二、合作探究、概括特征1提出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跳圆圈舞的共有多少人?”对这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要一略而过,把学生的提问引到: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2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等)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2)2的倍数特征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问: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学生可能说出: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汇报交流数一边是单数,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一排(学生只要说的有道学生选择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