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一般来说,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紧密得多,因此大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规律性更典型。
f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却明显集中在气温适中的中纬度地带。在中低纬度地带又明显集中于降水量400mm以上的半湿润、湿润地区。而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区,则很少有城市分布。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其平均纬度:在20年代初是44°30′,在50年代初是36°20′70年代初是34°50′,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范围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1981年初,全世界有100万人口以上城市197个,其中近90(175个)在北半球。在北半球的这些大城市向北不超过北纬60°,其中137个(占总数的78)在北纬25°以北。南北纬25°之间的低纬度地区一共只有50个。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中国近6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包头、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4个城市是在年降水不足400毫米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美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7601270mm降水量较湿润地区。1950年以来,美国人口增长最高的前1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全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508mm的干旱、半干旱南部地州。原因之一是对户外活动和有益于健康的气候环境的追求,富裕阶层和退休者是迁移的主体。
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1981年世界197个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个)分布在海拔不足200米的滨海、滨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3米以下的居多。中国的设市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1983)。可见,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农业发达利于提供各种产品。人口分布集
f中,有利于组织交通有利于向四周扩展,节省建筑投资。中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类型:(1)海滨城市(2)三角洲平原城市(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6)平原中腹的城市(7)高原上的城市(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10)高山谷地城市
由表可见,我国平原地区的城市多于低山丘陵地区,中山、高山地区数量极少;除了大平原中腹和三角洲平原外,城市选择两种地形过度或交接的部位形成发展非常普遍;除了平原城市要濒临江河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