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有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的青少年是一个缺乏创造力的群体。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因此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当今我国的生物教育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生物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生物学习的情感体验消极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观念、教育管理体制、考试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等的原因,也有来自课程、教材和教师等方面的原因。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生物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纵向剖开,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却固执的把它横向切开了,于是她闪亮的大眼睛发现了苹果里的“星星”。这个故事,长久以来打动着我的心,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那么,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呢?一、摒弃传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创新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解决问题并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求知欲,而教师是他们受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所以一定程度上讲学生的创新要靠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去培养。教师不应再
f把应对考试作为教学的法宝,而应“为创新而教”。因此,必须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要灵活运用发现法、探究法和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探究活动时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一切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如在分析食品的成分时,把商店里学生们常吃的小包装食品拿到班里,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这个,有的说我喜欢吃那个,教师以此为契机,请他们说说之所以喜欢吃这些零食的原因是什么?这时冷不丁有个声音“什么呀,都是垃圾食品!”马上这个同学成了众矢之的,而这位同学也据理力争,相持不下,最后教师来调节,引导学生从食品的色、香、味、营养的全面,添加剂等方面去分析评价食品的好坏。学生们各抒己见,真正的从学习中感受发现的自豪和快乐。可见,转变传统的观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