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的理想与精神,注重在人之德性上,从先天自然天
赋之性,来达成其后天人道文化之德,因此中国人的思想,尤其是儒
家,特别注意人性问题。
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神和理想,创始于三千年前的周公,完成于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全人类。
孔子儒教,以治国平天下为其终极理想,鼓励人从政。孔子儒家,
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宏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只
求淑世,不求出世。
儒家教义,主要在教人如何为人。亦可说儒教乃是一种人道教,
一种人文教。教义中,如孝、悌、忠、恕,如仁、义、礼、智,都是
为人条件。
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15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f中国人传统教育的理想与精神,尤其是儒家,特别注意到人性问
题。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性由天赋,
人若能知自己的性,便可由此知天。要知自己的性,该能把自己的那
一颗心,从其各方面获得一尽量完满的发挥,那才能知自己的性。
儒家教义,从每一人与生俱来各自固有之良知良能,亦可说是其
本能,此即自然先天之性。由此为本,根据人类生命大全体之终极理
想,来尽量发展此自然先天性,使达于其最高可能,此即人文后天之
性。使自然先天,化成人文后天。使人文后天,完成自然先天。乃始
是尽性知天。若把自然先天单称性,则人文后天应称德。性须成德,
德须承性。性属天,人人所同。德属人,可以人人有异。
儒家教义,主张由人合天。中国人辨别人品,有雅俗之分。俗有
两种,一是空间之俗,一是时间之俗。限于地域,在某一区的风气习
俗之内,转换到别一区,便不能相通,限于时代,在某一期的风气习
俗之内,转换到另一期,又复不能相通。此谓小人俗人。大雅君子,
不为时限,不为地限,到处相通。
25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f西周初期,列国分疆,即提倡雅言雅乐,遂造成了中国民族更进
一步之大统一。此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无不力求雅化。故《中庸》曰:
“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
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此项大道,其实只在一个
小己个人的身上,此一人便成为君子。但君子之道,并不要异于人,
乃要通于人。抑且要通一大群一般人。雅即通,要能旁通四海,上下
通千古,乃大雅之极。故既是君子,则必是一雅人。既是雅人,亦
必是一君子。但没有俗的君子,亦没有雅的小人。只中国人称君子,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