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30、《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34、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f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37、对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类型的。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对立。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则的现象。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41、合掌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42、流水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3、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r